发绳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发绳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山东烟台发现战国到魏晋大型墓葬群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1:13:40 阅读: 来源:发绳厂家

为配合烟台龙口市港城大道西延工程建设,2013年4月14日至30日,烟台市博物馆对沿线进行考古勘探,并在西三甲村附近发现一大型墓葬群。5月1日至6月30日 ,烟台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,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,共清理墓葬91座,目前已经整理完毕。

本次发掘所清理的91座墓葬根据形制可分三类:土坑墓、砖室墓及瓮棺墓。土坑墓共83座,多为3米长、2米宽的长方形,均带有熟土二层台,部分带有壁龛或腰坑,葬制多为单棺,少数为一棺一椁,并在2座墓中发现了荒帷。砖室墓共7座,均为带墓道的“甲”字形墓,分一室和两室两种,墓葬规模较大,破坏严重。瓮棺墓只有1座(M1),土坑墓圹,两个绳纹陶瓮对扣成瓮棺。根据考古发现,这批墓葬可分三个时期:战国墓、西汉墓、东汉至魏晋墓。三个时期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差别很大。

战国墓

共清理32座, 主要分布在发掘区西南,均为土坑竖穴墓,有熟土二层台,2座带壁龛,12座设腰坑,14座为一椁一棺,其余为单棺,人骨保存较差,多为仰身直肢葬,也有一定数量的屈肢葬,棺椁多髹漆,随葬器物放在二层台、壁龛、腰坑及棺椁之间。随葬遗物比较丰富,主要包括陶器、铜器、玉石器和骨器等,以陶器最多。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、罐、豆、壶,规格较高的墓还有仿铜器的匜、 、薰等陶礼器,多为彩绘陶,彩绘花纹以回纹、三角纹、波浪纹为主;发现一件异形陶器,兽首鸟身鸭掌,周身布满黄、白相间的彩绘羽毛,造型生动逼真;另外还有陶犁、陶臿等。铜器有剑、矛、戈等;玉石器有璧、璜、珠、柄等,主要是荒帷上的坠饰;另外还有骨梳等少量骨器。

M54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,直壁平整、光滑,墓底带有横向腰坑。墓长2.8米、宽1.8米、深1.06米;腰坑南北长1.26米、东西宽0.6米、深0.2米;墓向85度。墓内填土为黄褐色五花土,夹杂有黑土块,局部经过夯打。葬具腐朽严重,根据朽痕可知棺长约2.26米、宽1.36米、残高0.36米,骨架下有一东西长2米、南北宽0.48米、深0.2米的方形凹坑,具体功能不详。人骨保存很差,仰身直肢葬,头向东,面向不详。随葬品共8件,均放置在腰坑内,包括陶豆4、陶壶2、陶盘1、陶匜1。

M66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,直壁较平整,墓底四周带有熟土二层台,东壁带有壁龛,墓长3.2米、宽2米、深2.9米;壁龛长1.5米、高0.4米、深0.32~0.7米;墓向4度。墓内填土为浅灰褐色五花土,夹杂有黑土块及少许陶片。葬具为一棺一椁,腐朽严重,根据朽痕可知椁长约2.35米、宽1.1~1.36米、残高0.6米,仅残留底部少许棺痕,因此棺的尺寸不详。棺底四周分布大量荒帷坠饰,主要为滑石壁、滑石珠及陶璜。人骨保存极差,仅残留少量碎骨,葬式及面向不详,头向北。随葬品共20件,除荒帷分布在棺底四周外,其余19件均放置在壁龛内,包括玉柄2、陶豆6、陶盖豆1、陶盖壶1、陶壶1、陶鼎1、陶三足钵1、陶钵1以及破碎陶器5。

西汉墓

共清理51座,主要分布在西区,成组排列。50座为土坑竖穴墓,均设熟土二层台,其中16座带壁龛,17座为一棺一椁,其余为单棺,棺椁髹漆,人骨多保存较差,以仰身直肢葬为主,随葬品放在壁龛、二层台或棺椁之间。另有1座瓮棺葬。西汉墓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、铜器和铁器,陶器主要是罐、壶、奁,铜器有铜镜、带钩、铜印章和铜钱等,铁器为铁剑、铁削。部分陶罐中残留有动物骨骼和鱼骨。

M15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,直壁平整、光滑,墓底四周带有熟土二层台,墓长2.8米、宽1.8~2米、深3.5米,墓向94度。墓内填土为浅黄褐色五花土,夹杂有黑土块,填土经过层层夯打,夯窝明显。葬具为一棺一椁,腐朽严重,仅留棺灰,根据朽痕可知椁长约2.4米、宽1.5~1.7米、高0.6米,棺长约2.27米、宽0.84米。人骨保存较差,盆骨位移至股骨远端,应为水位高时人骨浮动所致,仰身直肢葬,头向东,面向北。随葬品共11件,1件带铁架的铜镜放置于棺底东南角,周围有大片漆皮,分析该铜镜随葬时应放置在漆盒内;2枚龟钮铜印章放置在墓主人头骨南侧;8件陶器放置在北侧边箱内,其中2件带盖陶壶、6件陶罐。

东汉魏晋墓

共清理7座,均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,穹窿顶,菱形或鱼纹、花纹砖砌筑,分一室和两室两种。此类墓均在近代农业生产中遭到破坏,棺椁制度及葬式已无从得知。墓室长4.4~7.6米、宽4米左右、高1.5米左右。由于破坏严重,只在填土和墓底发现残存的遗物,主要是白陶和釉陶器,器型有壶、耳杯、盘、勺等,另外还发现一定数量的铜钱。

M30 砖室墓,在近代农业生产中遭到严重破坏。分前后两室,由墓道、墓门、前墓室、甬道及后墓室五部分组成,平面呈“甲”字形,穹窿顶,墓向114度。该墓总长16米,其中墓道长8.2米,墓圹宽3.5~4.4米。墓道位于西侧,长斜坡状,长8.2米、宽1~1.6米、深0.6~2.75米,坡度24度;墓门位于墓道东侧,由青砖横、竖交替排列,墓道一侧砖块排列凌乱,墓室一侧排列整齐,宽1.85米、残高2.04米、厚0.2米;甬道位于前后墓室之间,上部券顶已被破坏,进深0.75米、宽0.9米、残高1.15米;前后墓室分列甬道西、东两侧,平面呈椭圆形,砖墙厚0.2米,墓砖为“三横一竖”排列,墓底铺地砖已被破坏,前墓室内径东西长2.6米、南北长2.64米,残高1.15米;后墓室内径东西长3.15米、南北长2.95米、残高2.2米。由于该墓遭到破坏,因此发现的随葬品数量很少,只在前墓室发现2件陶耳杯、1件陶勺、1件陶盘、1件破碎陶器及数百枚铜钱。

西三甲墓地的发掘与清理是目前烟台地区规模较大、收获较丰富的一次考古发现,根据发掘和发现情况得出如下几点初步认识:

从出土的遗物来看,西三甲墓地可初步判定为三个阶段,战国、西汉和东汉魏晋时期,战国的遗物应在晚期,西汉的遗物在西汉早中期,东汉魏晋时期遗物中白陶相对早些,釉陶相对晚些。因此,这些墓地基本是连续的。

从墓地布局上看,最早的战国时期墓葬位于中部,西汉时期位于西部,东汉魏晋时期则位于东部,反映了不同时期墓地的时代演变及其相互关系。同时,战国和西汉墓葬都有成组排列的现象,这反映的应是当时家族及其支系的社会关系。从规格上看,这些墓葬多为中小型墓,其中也有设棺椁、荒帷和仿铜礼器的规格稍高的墓葬,但总体上不高,周边应有更高规格的贵族墓地。

西甲墓地的随葬器物组合和特征与其他区域相比没太大的差别,只是在M50等墓葬中发现的仿农具的陶工具,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。

M66发现的战国时期荒帷在胶东地区尚属首次,这为我们认识周代胶东的墓葬形制提供了新的资料,特别是对以往诸如王沟、嘴子前、村里集等一些贵族墓中发现的一些串饰品都需重新思考和认识,这为研究胶东地区周代墓葬葬制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。

西三甲墓地所在区域位于龙口市滨海冲积平原,是胶东地区少有的沃野平畴,非常适合人类聚居和开展农耕作业,同时这里又是汉县所在地,聚落群较大,周围十余个村都有战国和汉代文物发现。本次发掘的墓地位于该聚落区的北部,这些成组的墓葬和随葬品组合,反映了当时的人地关系和社会关系,今后对这一区域的继续深入调查和探索,将对胶东地区周、汉时期的聚落形态及其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。

惊天三国无敌版

宫廷计无限元宝破解版

铁血三国萌q版

神无月无限钻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