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绳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发绳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爱心公益路脚步不停歇《资讯》

发布时间:2020-11-19 15:10:32 阅读: 来源:发绳厂家

今年9月记者林继学(左)、谢向明回访时,秋萍已经能站起来了

2010年11月21日,李秋萍被送往厦门接受治疗

今年6月,儿童节“微爱认领”策划,给德化山区的孩子送去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礼物

2008年2月,南方雪灾,本报邀请千名泉州外来工共吃海都年夜饭

因为工作,平常我都很少在家吃饭。偶尔坐在饭桌前,母亲总会问起:“现在,水头那个女孩怎样了?是不是能走路了?”

母亲说的女孩是李秋萍,76岁的老人记不得秋萍的名字,却老惦记着她是不是康复了。

每隔一段时间,也总有读者来电,询问当初那个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女孩子怎么样了。

想来,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,当初那组名为《活着》的报道,让多少人为秋萍流下了同情的泪水,让多少人为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孩慷慨解囊,也让我们见证了爱心报道的力量。

一份报纸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这份报纸背后众多读者的爱心和支持,却有着改变命运的力量。

一封信,一次刺痛人心的采访

那是2010年11月初的一个早上,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南安水头曾岭村的信。寄信人叫吕阿珍,她在皱巴巴的信纸上,用毫无修饰性的言语,讲述了一个极其悲惨的故事。

那是她21岁的表妹李秋萍。2岁那年,秋萍刚出生3天的阿弟不幸夭折;3岁时,4个月大的二弟被一场风寒夺去生命;15岁时,10岁的妹妹因患肾炎离开人世;因患强直性脊柱炎,秋萍自18岁起,便只能整日躺在床上,动弹不得,忍受着双腿剧烈的疼痛。而那年9月15日,秋萍的父亲,家中唯一的支柱突发脑溢血撒手西去,只留下秋萍和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。

当天下午,我和摄影记者谢向明驱车几十公里,来到曾岭村。

秋萍的家在村子的最高处,十几平方米的石屋破旧不堪,两张长椅搭起一张床,破陋的瓦片下悬着一张塑料布,遮光、挡雨、防尘。秋萍躺在那里,瘦得皮包骨,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,因强直性脊柱炎,双腿严重萎缩。她话不多,每每提及往事,她就泪流满面。怕触及她的伤痛,我们的对话断断续续。

那天回来的路上,向明说,这是继采访汶川地震后,他心中又一次深深的刺痛。

活着,一个震撼人心的标题

第二天、第三天,我们在秋萍家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,跟她谈过去,谈未来,谈曾经的梦想,谈现今的迷茫。或许是我们的诚恳让秋萍卸下了心防,她的话渐渐多了起来,几乎每句话里都有父亲的身影。她说,阿爸背她去看病,阿爸帮她按摩,阿爸给她讲故事,阿爸陪她看歌仔戏……

她的整个生活都是由父亲构成的,可如今,父亲没了,她还剩下什么?正如后来我们报道的标题——“活着”。没有了支柱,看不到未来,更何谈梦想,活着,就只是活着而已。

秋萍的苦,震撼人心。

4天35万元,一组改变命运的报道

2010年11月15日,经过几天的酝酿,《活着》见报了,秋萍的命运开始改变。

见报当天,就有105位热心读者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要为秋萍捐款。接下来几天,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听到有人在讨论秋萍的事。每一天,热线电话都在增加,每一天,捐款数额都在攀升。

80多岁老人卢明世,平日里粗茶淡饭、省吃俭用,却拿出仅有的1万元存款要给秋萍治病;无意中看到报道的郑女士,坐在理发店里泣不成声,她捐了1万元,还买手机给秋萍,一有空就会问问秋萍的近况;自称“平凡人”的大叔,一次次骑摩托车赶几十公里路,就为了给秋萍送烘猪脚,帮秋萍按摩、洗头、洗脸;我们到农业银行南安市大盈分理处查询捐款信息时,已经下班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们是报道秋萍的记者,都留下来帮忙,他们说银行里所有人都看了报道,大家也都给秋萍捐了款。

短短三四天,热心读者为秋萍捐款近35万元,创下了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创办以来,静态爱心报道的最高纪录。

当月21日,秋萍被送往厦门接受治疗,随后转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了手术。

站起来,一次令人欣慰的回访

今年9月19日,我们再度来到秋萍家。

秋萍和母亲离开了破旧的老房子,搬进南安各级政府、计生部门和爱心人士为她们捐建的新房,90多平方米,卫生间、厨房一应俱全。经过几次的手术,如今,她已经能借助辅助器材站起来了。每天她都要花四五个小时学走路。她说,她要早点好起来,带着妈妈好好生活。而且,她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。

她想学摄影,以后跟着记者叔叔到处去拍照。

她想学画画。热心读者“大鱼”送她的画,一直挂在房间里,上面画的是康复后的秋萍在海边跳舞。没有人的时候,她时常看得出了神,双手学画上的女孩比划着舞姿。

她想学书法,她说,卢爷爷曾经答应,等她病好了,要教她书法。

她还盘算着,以后要去当义工。“我治病的这段时间,经常有热心的读者和义工来看望我,帮我理发、修指甲。”秋萍说,义工们就像她的亲兄弟姐妹一样。以后自己也要当义工,去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。

海都公益,一个值得信任的品牌

其实,《活着》只是本报爱心报道的一个缩影。十五年来,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:天生没屁眼险些被遗弃的男婴毛毛,卖字救母的11岁女孩小丽芬,大肚女孩苏田田,被严重烧伤的王远志夫妻,阿猪爷孙俩,S形脊椎少年周志伟,以及每年的爱心助学、暖冬行动、海都阳光行动……

可以说,我们的爱心报道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。常有热心读者说,海都报的爱心报道,他每次都会认真看,对于需要帮助的人,只要自己有能力,多少都会帮一点。

当年,秋萍的表姐吕阿珍看到我们来到秋萍家时,她说自己真的不敢相信。此前,她曾经多次向人寻求帮忙,也曾与媒体联系过,但都没有下文。“没想到我只写了一封信,你们海都报就来了。”

其实,一根笔杆子的力量很小,但我们有海都报这个大平台,有这个平台背后众多读者的热心与信任,所以面对爱的呼唤,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前往。

谢谢大家这十几年来的支持,爱心公益这条路,我们会一直走下去!

讲述者:林继学

一根笔杆子的力量很小,但我们有海都报这个大平台,有这个平台背后众多读者的热心与信任,所以面对爱的呼唤,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前往

林继学

29岁,2007年8月入伍,现为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社区新闻采访部记者。2008年,参与了“相亲相爱一家人·千名泉州外来工共吃海都年夜饭”大型公益活动;2009年,策划报道了“百岁老人风采录”;2010年,主笔《活着》系列爱心报道;2011年,参与南安市码头镇美岭村民房大爆炸调查始末;完成《24条街巷2年“移交”在文件上》的调查报道。

点滴

2000年6月起

海都爱心助学、助老、助残行动三大系列

2005年起

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

2005年9月

救助石狮4胞胎

2007年

救助没屁眼的弃婴毛毛

2007年

帮卖字救母的小丽芬筹得23万元善款

2008年2月

面对雪灾,策划“相亲相爱一家人·千名泉州外来工共吃海都年夜饭”大型公益活动

2008年5月

为汶川地震灾区筹集善款2000余万元,以及近千万元救灾物资

2010年起

海都“暖冬行动”

2011年起

海都阳光行动,策划“我来顶班,为环卫工放一天假”活动、“儿童节微爱认领”活动等

2011年6月

走进贵州,为山区小朋友送去2100个爱心书包

2011年6月

救助阿猪爷孙俩

2011年9月

救助烧伤夫妻王远志

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>>

ABS隔离柱厂家

螺栓厂家

螺丝价格

异型件